7400萬人
據統計,2000—2021年,全球對結核病的治療、對結核病和艾滋病雙重感染者的治療,共挽救了7400萬人的生命。這也得益于新技術、新藥物和治療方案的使用。
過去3年,當大家聚焦新冠肺炎疫情時,另一種古老的傳染病卻在卷土重來。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《2022年全球結核病報告》(以下簡稱《報告》)顯示,2021年,全球結核病發病率下降趨勢發生逆轉,在多年以年均2%的比例下降后,2021年結核病發病率較2020年增加了3.6%,防控形勢不容樂觀。全球結核病防控為何會出現停滯甚至逆轉?要控制好結核病,還需在哪些方面下功夫?近日,在北京大學舉辦的“堅定目標,推進終止結核病的國際承諾”研討會上,相關專家圍繞《報告》內容以及如何實現終止結核病目標等問題進行了探討。
全球結核病、耐藥結核病患者數雙增長
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(也稱結核桿菌)引起的慢性傳染病,分為肺結核和肺外結核病,而肺結核約占80%—85%。除頭發、牙齒、指甲外,人體其他組織和器官都可能受到結核桿菌的侵犯。結核病在全球主要死因中排第13位,它也是艾滋病病毒(HIV)感染者的主要死因之一以及與抗菌素耐藥相關的主要致死性傳染病。不過,目前絕大多數結核病患者是可以被治愈的,在康復后,也不會再傳染其他人。
《報告》估算,2021年,全球新發結核病患者1060萬人,較2020年增加4.5%;耐利福平結核病新發病例45萬例,較2020年增加了3%;2021年,全球160萬人死于結核病,回到2017年水平。這也是多年來,首次報告結核病患者數、耐藥結核病患者數、死亡人數均有增加。
全球結核病防控為何會出現停滯甚至逆轉?在“堅定目標,推進終止結核病的國際承諾”研討會上,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技術官員陳仲丹博士說,新冠肺炎大流行,對獲得結核病診斷、治療以及結核病負擔產生了影響。其中,一些結核病常規檢測、治療和診斷服務的可及性、可獲得性受到影響。在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地區,相關人員、經費和設備持續投入力度也有所減緩。
《報告》顯示,在全球層面,新診斷的結核病報告病例數從2019年到2020年減少18%。盡管2021年新確診人數從2020年的580萬人回升至640萬人,但仍然遠低于疫情前水平。據估算,2021年有420萬例結核病患者未被診斷,或診斷后未向國家相關部門正式報告。也就是說,結核病例診斷報告減少說明沒有得到診斷、治療的結核病人數量增加。沒有得到治療,導致結核病死亡人數增加;沒有得到診斷,疾病在社區內傳播率提高,隨著時間推移,結核病發病人數持續增加。
根據聯合國結核病高級別會議2022里程碑目標,2018年到2022年要治療4000萬名結核病患者,治療耐多藥、耐利福平結核病患者150萬人。陳仲丹說,截至2021年底,全球治療了2630萬名患者,僅完成目標的66%;治療耐多藥、耐利福平結核病患者不到65萬人,完成率僅43%;研發經費不到全球目標每年20億美元的一半,僅每年9億美元。
主動篩查+預防性治療創建無結核社區
《報告》顯示,2021年,我國估算的結核病新發患者數為78萬,較2020年下降了7.4%。結核病發病率由2020年的59/10萬減少至2021年的55/10萬,但新增耐藥結核病患者1.68萬人。
“如果按照現有的傳統模式開展結核病防控,我國實現終結結核病流行的目標難度不小,可能要到2087年才能實現!敝袊部刂行慕Y核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趙雁林說,要實現既定目標,亟須創新手段、綜合施策,其中很關鍵的一步就是“關口前移”,采取主動發現措施,對亞臨床期結核病患者和新近感染者給予早期干預。
研究顯示,在通常情況下,人暴露在有結核桿菌的環境下,約有30%的人會被感染。在感染人群中,約有60%的人會呈潛伏感染狀態,如果這個人有HIV感染、免疫缺陷等,每年發病概率約增加10%。在通常情況下,如果一個人感染了結核桿菌,其一生中發病概率為5%—10%。
結核病是傳染病,潛伏感染是指宿主感染了結核桿菌,但在臨床上并未表現出有結核病的證據。為減少和避免結核病在社區中傳播,需要做到早發現、早診斷和早治療。
如何才能實現主動篩查+預防性治療?這就需要對已發現的結核病人所密切接觸的重點人群進行篩查。比如5歲以下兒童、HIV感染者、糖尿病患者、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、免疫缺陷等人群一旦感染結核桿菌,更易發病。還需在新生入學、新職工入職體檢等重點時段,進行結核病檢查等,盡早發現亞臨床期和新近感染者等!斑@就減少了后續的社區傳播!壁w雁林強調。
現在,居民多數在社區里居住。中國疾控中心在2022年9月發布了《無結核社區行動方案(2022—2027年)》,擬通過設置無結核社區項目點,在項目點實施“三篩、兩管、一動員”,即主動發現結核病患者,加強耐藥結核病患者篩查、高危人群結核病感染檢測,規范結核病和耐藥結核病治療管理、推廣預防性治療管理,通過政府倡導及公眾宣傳在全社會動員等措施,實現項目點發病率于2025年、2027年分別下降50%、90%的目標。
無結核社區是指在一定時期內,社區常住人口結核病發病率低于10/10萬。趙雁林說,從社會基本單位的社區開始,由點到線再到面,從創建無結核社區逐步到無結核區縣,再到無結核城市、無結核省、無結核國家,“這是實現終結結核病目標的中國路徑”。
新技術、藥物、治療方案不斷涌現
據統計,2000—2021年,全球對結核病的治療、對結核病和艾滋病雙重感染者的治療,共挽救了7400萬人的生命。這也得益于新技術、新藥物和治療方案的使用。其中,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快速分子診斷技術,可使患者得到早期和準確診斷,基于生物標志物的結核病診斷技術、計算機輔助識別數字胸部X線影像學篩查結核病、新型氣溶膠捕獲技術等結核病診斷檢測技術不斷涌現;世界衛生組織2022年評估并推薦了三種基于新抗原的結核桿菌感染皮膚試驗方法,其性能優于傳統結核菌素皮膚試驗。截至2022年9月,有16種疫苗正進行臨床試驗,還有26種抗結核藥物進入Ⅰ期、Ⅱ期或Ⅲ期臨床試驗,其中2種已進入藥物監管機構快速審批通道。
今年5月,我國結核病領域第一個1.1類創新藥——舒達吡啶片已進入臨床Ⅲ期研究。在基礎研究方面,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科研團隊聯合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,及深圳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、結核病聯盟的科研團隊,揭示了蛋白激酶IGF1R/IR抑制劑有治療結核病的潛在功效,并證實了將針對ATP依賴酶的新藥篩選引入結核病新療法的可能等。
趙雁林表示,實現終結結核病流行的目標,需要主動發現并對高危人群給予預防性治療,引入新的工具比如新藥物、新疫苗、新診斷方法,以及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可及性等。單一的任何一項干預措施,都不能如期實現終結結核病流行的目標。人們需要用創新的手段,采取綜合的措施。
(責任編輯:華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