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年齡一天天變老,身體各個器官的衰退越來越明顯,但你是否發現,隨著老年的到來,心理也會變得越來越脆弱呢?老年人實際也是很容易發生心理問題的人群。近日天津市一項調查表明,天津市的老年期精神障礙(不包括輕型的神經癥)的患病率已達1.5%,明顯高于普通人群,除精神分裂癥和老年期癡呆癥外,各類心理障礙如抑郁癥、焦慮癥的患病率已達3%以上。
然而在許多人并不能把老年人心理疾病當作一種疾病來看待,而往往視為心情不好,或者軀體疾病等,老年人自己也缺乏這類意識,致使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。河北醫大一院精神衛生中心主任王學義教授指出,老年人在注重定期的身體檢查的同時,也應當時常給心靈做次“體檢”。
老人心理六大敵人
經過幾十年生活的磨煉,老年人的心理應該比年輕人更成熟,更能經受考驗才對,而且,退休后的生活風平浪靜,不像年輕人那樣需要面臨那么大的壓力,為什么老年人反而更加脆弱呢?王學義指出,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,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:
·死亡威脅
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必然過程,然而對于年輕人來說,死亡似乎總是件很遙遠的事情,而老年人則不同,遲暮之年,與死亡的距離越來越近,對死亡的畏懼也越來越強烈。特別是目睹身邊的人去世,給老年人帶來的心理刺激更加強烈,使得許多老年人陷入恐懼情緒中無法自拔,疑神疑鬼,“沒病找病”,久而久之,郁結于心成為心理問題。
·角色改變
從壯年到老年,是生活的重要轉折,身體狀況是如此,社會角色更是如此。每個人都是社會動物,角色的改變帶來的心理落差,很容易誘發心理問題。特別是退休,許多老年人在工作時盡管勞累,卻神采奕奕,而一旦退休,在家無所事事,卻反而沒了精神:覺得自己“無用”,特別是與以前的狀態對比感覺不是滋味,心情抑郁。
·孤獨處境
孤獨感是老年人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。老年人的心理會變得有些像孩子,格外敏感,依賴性特別強,特別需要別人的關心。而現代社會的現實,是年輕子女忙于工作,往往沒有時間陪伴老人。這種狀態下,老年人很容易感到孤獨,并由孤獨而產生各種心理問題,特別是獨居、喪偶的老人,這一現象特別明顯。
·子女問題
許多老年人為子女操勞一輩子,退了休仍不能放下心來。子女雖已長大成家,卻總把他們當孩子,擔心他們不會這個不會那個。年輕一代的許多觀念,老人往往不能理解,更加重了他們的擔心,導致焦慮,或者失眠等。
·病痛折磨
不可忽視的還有軀體方面的病痛。老年人難免患上一些病癥,而且以慢性病居多,長期的病痛折磨容易使心情煩躁易怒,敏感多疑,而久久看不到治愈的希望也會讓一些老年人喪失生活的希望。
·內向個性
當然,以上只是一些影響心理健康的危險因素,但并不是說人到老年就一定會發生心理問題。王學義教授指出,心理障礙的發生與個人的性格因素也有一定關系。個性開朗的老人往往比較容易渡過這類難關,而個性內向者在步入老年后,失去了社會工作的支持,以往的心理問題會表現出來,現實的處境也會誘發新的問題。
(責任編輯:嘯天)